Quantcast
Channel: 漱石斋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38

[转载]肖培东《春酒》课堂实录 (宝鸡版   力求卓越整理)

$
0
0

《春酒》课堂实录

执教 肖培东

(2016.5.19宝鸡高新一中)

一、读课文,做准备。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大家先读一、二段。

(师读第三段,生接着齐读,最后指名生1、生2读。)

 

二、说内容,读题目。

师: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1:过新年,喝春酒,自己的感受。

师: “过新年,喝春酒”,能不能接着用三个字说?

2: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酿春酒。

师: 我们来整理一下就是“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酿春酒以及我的感受”。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要特别注重“我的情感”,那么琦君在这篇文章中有怎样的情感呢?题目没有读,你打算用怎样的情感读?

3:回忆,美好。(读)

师: 哦,读出了美好,回忆。

4:怀念和妈妈在一起的愉快时光。(读)

师: 读出妈妈的味道。女同学读“春酒”。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读?

5:读得“慢、柔、和”。(示范了一次)

师: 同学们一起试一试!(此处有4个同学读)

师: 同学们进行了个性的朗读,感觉是快乐、愉快、甜蜜。读出了记忆中的温柔和绵长。

6:怀念和惆怅。

师: 试着读!

7:春天的味道,因为题目就是春酒,应该读出一种陶醉和愉快。(读)

师: 找一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同学读。(结果是找了一个没举手的读,哈哈)

你读出了什么感情?

8:儿童的快乐时光。(读)

师: 你读得是儿童快乐的时光吗?重新读!(笑)

(此处“春酒”二字,学生读出了10种语调)

 

三、感受“愉快”。

师:《春酒》就由这两种情味组成,有愉快和美好,又有淡淡的忧伤和惆怅。自己能够悟出,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题目是文章的浓缩,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支撑这两种情感的句子?

师: 有快乐、香甜、眷恋和陶醉的句子吗?

1: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师: 你最看重那个词?

1:鼓鼓。

师: 大家想想还有哪些动物的肚子是鼓鼓的?大象的肚子也是鼓鼓的,可以说成大象吗?

2: 蜜蜂采蜜,蜂蜜是香甜的,写出了我和春酒喝得很香甜……

师:  齐读,读出这份香甜!    

3: 蜜蜂飞来飞去,写出了烂漫的童心!

师: 男生和女生分读!读出烂漫的童心!

4: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师: 应该怎么读?

4:速度快!

师: 读出了什么感情?

生: 积极、骄傲、自豪。

师: 还有什么?

5:母亲对我的信任和疼爱!

师: 除了童心和母亲,还写到了什么?

6:“手里还捧回一大包回家。”

师: 表现了什么?

生杂: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齐读“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师: 除过这个句子,春酒还带给我什么快乐?

1:“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师: 怎么写出了我的快乐?

1:写出了小时候我的调皮,对八宝酒的喜爱!

师: 你最看重那几个词?

1:“偷偷”,“好几回”。

师: 太好了,会读句子了,散文就不需要教了。再找一句。

2:“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

师: “这个句子你会重读那个词?

2:“不稀罕”。

3: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师: 哪些词体现了喜欢?我们齐读这一段。

4:通过动作来表示喜欢春酒。

师: 什么动作?

4:“端着”“闻着”。

师: 动作怎么读?

5:读快一点。“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师:大家觉得呢?

生齐:慢点!

师读。师:读出一种什么感情?

生齐:炫耀!

师:对呀,要慢慢炫耀!

师:谁能读读“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6:“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师:你觉得应该重读那个词?

6:也。

师:读!读好“也”字,这个村子里到处酝酿着好酒,连小猫也是个酒仙呢!

 

四、感受“惆怅”。

师:文中感情由“甜蜜”转化为“惆怅”在什么地方?

1:读第九段,读得不好。

师:不好,因为他还没有进入正常的阅读状态。

2:读九、十段。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惆怅?

3:“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师:我可以改成“真正的佳醅已经不再了”吗?

生:不能。(但不能说出理由。)

师:课文最后一句话问的时候她在哪里?在美国,不在家乡。你们最看重那个词?

生:找。

师:“找”是眷恋,忧郁中有浓浓的思念,不变的情怀。

师:有一个方法,把前面的读快乐,后面的惆怅就会有一个强烈的反差。

(出示投影:

A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B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C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D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前三句和最后一句搭配着读,师生配合读。)

 

五、结束:春酒一杯家万里。

师:散文是读出来的,是悟出来的。前三句都是什么时候的我,后面一句是什么时候的我?

师生齐:前面是孩童的眼光,后一句是成年的视角。

(投影:琦君简介。

    我在写的时候,自己当年那个傻傻的样子就在眼前,所以并不觉得是在写回忆,只觉得自己又变成孩子了。------琦君)

师:琦君究竟是谁的孩子?

1:母亲的孩子。

2:春酒的孩子。

3:家乡的孩子。

师: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孩子。

师:这是一篇寻根之作。这种情味都浓缩在最后一段,一起读。

女生读“甜蜜”的,男生读“忧伤”的。

师结束:是啊,万水千山,千山万水,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春酒一杯家万里,一切尽在文字中。下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