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漱石斋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38

[转载]]《喂——出来》文本解读及课堂实录 王君

$
0
0
 科幻乎?寓言乎?预言乎?
  ——星新一《喂——出来》文本细读
  星新一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
  日本作家都筑道夫说:“即使读他十年前的作品,也决不会有丝毫陈旧过时的感觉。”这和星新一的创作方法分不开。他的作品常常不涉及具体的地点、环境、年代、事件和人名,剔除了那些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趋陈旧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星新一总是“通过作品来说话”。他说:“与其写出故弄玄虚,深奥莫测的‘天书’来让评论家煞有其事地作一番解说,还不如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作品直接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评判。”(《现代文学全集·星新一作品卷·解说(权田万治)》,日本新潮社1979年版)。
  所以,星新一的作品不仅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还能经受得住地域的考验。这使我以一位中国当代读者的身份来细读《喂——出来》,依旧共鸣颇多。
  《喂——出来》描绘的应当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
  这是一个可以把高速公路修向“村庄”的社会。这个社会,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地竖立起来”。这个社会,对“原子能”的研究应用已经成熟。当“核废料”的产生成为了社会新忧患的时候,也从侧面展示了科学的突飞猛进。这个社会公共事业的各个部门分工合作井然有序:报社记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科学家和学者也能迅速对公共安全事件作出反应,派出所的警察们忠于职守“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这个社会的人们安居乐业:外交部国防部的ZF官员们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他们“一边工作一边谈论高尔夫球”。“职位较底的工作人员”也依旧生活得很滋润因为关于“弹球房”的话题让工作变得不再枯燥。这应该还是一个相当开明的社会:姑娘们“重新订婚”可以心安理得显然没有陈腐观念的约束,处于社会“低层”的工人们面对自己的“建筑作品”也能有闲情逸致“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发出由衷地感叹“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商人”固然投机但是毕竟在社会公共事务中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并能顺利经过ZF的审核把自己的投资计划变为现实。他们也并非完全的利欲熏心,在成立“填洞公司”之前主动要求给予村民们以经济补偿——不仅提出要给村子重新建一座“更加出色的庙”,而且还“附带一个广场”,并且都不是空头支票最后全部兑现。“填洞公司”成立后对村里人的质疑恐慌他们还做了非常细致的说服工作,不仅告诉大家不会有危险,而且再次承诺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好处”。这比现代社会中强占甚至抢占的恶霸行为不知人性多少倍。我们还看到,大学里的“动物的尸体和无人流浪者的尸体”能够顺利地被填洞公司处理似乎并没有谈钱的问题,而“有关方面准备铺设管道以便把城市里的废物和污水全部排放到这个洞里”也得到了城市里所有居民的拥护。ZF与民众、上层与下层的和谐共处营造出了和谐昌盛的社会图景!
  可是,《喂——出来》当中描绘的又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吗?
  又似乎不是!
  “不是”之原因之一,当然首先是整个城市民众群体共同表现出来的愚昧。从ZF到底层,从官员到平民,从政坛到商界,从文化界到军界,从男人到女人,无不对“洞”可能带来的危害懵懂无知毫无预见。很难相信,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会出现这样的“认知盲点”和“群体迷失”。星新一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不是”之原因之二,在一片歌舞升平之外,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群畸形的人。
  知识分子阶层是这样的:在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之前,就“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地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草率地发布了研究结论“赶快把它填掉”。其目的不过是为了“不让自己当众出丑”。知识分子的面子比民众的利益重要。占领着社会精神高地的大学则把“做传染病实验的动物的尸体”和“无人认领的流浪者尸体”扔进了这个洞。知识分子主动放弃了对这个洞进行彻底研究的权利。
  商人阶层呢?他们精明地安抚了村民之后依旧暴露出了唯利是图的本来面目。这从他们给“填洞公司”打的广告就一目了然。“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一开始就竭尽着诱惑之能事。“据学者们估计”抬出了学界做招牌暴露出了内心的虚弱。“其深度至少有五千米”无凭无据,“容纳原子能反应堆和核废料”更是无稽之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更是商业社会的经典蛊惑语言。这是一个典型的非法广告。“填洞公司”的商业创意者和运营者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如果这只是一个正常的造福社会盈利自身的商业项目自然无可厚非,但是,这样一项近乎“祸国殃民”的商业运作竟然在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一路绿灯,就不能不让我们感觉寒气森森了。科学是怎样沦落为商业的帮凶的?官员是如何成为商场的雇佣的?社会各部门的相互制约是怎么堕落为相互勾结的……星新一没有写出来,但是,站在故事之外的我们却不能不浮想联翩啊!
  政界军界呢?“不久”就给打出非法广告的“填洞公司”颁发了“营业许可证”的是ZF部门。首先带头把“用不着的机密文件连同保险柜一块儿扔进去”的是外交部国防部的高官。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巧妙的假钞票”交给“洞”来处理的是警察……ZF“拼命扩大生产规模”,但却对给城市造成的“极其严重的公害”一筹莫展,甚而教唆普通市民“这些社会问题都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善解决”。这其中还有一个小人物,如果他也算是“领导”的话,我们不能忽略。他就是村长——一个社会底层的“公务员”。面对商人“要出高价买下洞的专利权”的要求,村长一开始“并不同意”。他的理由是“我们必须在这上面建造一座庙”。可是,当商人答应“不仅给你们建造一座更出色的庙并且还附带一个广场”的时候,村长“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他的声音就被村民们“异口同声”的叫声淹没了。村长从此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故事当中对于建立“填洞公司”的唯一的一点儿反面意见也从此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一般来说,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官意”强奸“民意”的现象比较突出,但星新一显然在这里为我们描摹了另外一种社会图景并把读者带入了更深层面的思考:“民意”对于“官意”的干扰度以及天赋“民权”之“民权”的信度和效度。星新一的深刻总在这些小细节上得到非常充分的表现。
  普通百姓呢?星新一同样笔不留情。他们只会面对变故惊叫咂闹,只会面对利益的诱饵顺从应和,只会为了更多的利益讨价还价,只会在现实的话语潮流中随波逐流偃旗息鼓,只会沉浸于眼前的美丽而绝没有意识去思考未来,只会在喧闹的场景中自觉地充当看客……他们甚至在闹剧闭幕时还念念不舍地发出感叹“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看来只有扫兴而归了”。最引人深思的乃是青年对着洞喊出的那句“喂——出来”。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作人类面对玄妙的自然发出的一声情不自禁的探询,其用语耐人寻味。首先,这句话“喂——出来”是以人为本体和主体的,是无所谓礼貌的,是没有赋予“洞”以尊严的。其次,这句话暴露出了要洞悉一切霸占一切的“人性”本能。不管是想让什么出来,人类无时无刻都在蠢蠢欲动的偷窥欲望攫取欲望占有欲望都暴露无疑……星新一让这句话从一个普通百姓的口里喊出来,其况味也是深远的。
  这就是《喂——出来》为我们描绘的让我们匪夷所思但是又无比熟悉的社会。星新一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的社会,这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以为活得高贵、自由、率性、富足……但其实文明背后藏着无知、短视、空虚、无聊、虚伪、狡猾、自以为是……科学的发展和人性的丧失几乎同步。《喂——出来》不过是一个病态社会中的一群病态的人演绎的一个荒唐的故事。
  这使我想起了托尔斯泰对于莫泊桑的评价:
  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
  其实,星新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读出了星新一心中的悲凉感和绝望感,读出了《喂——出来》中超越了“科幻小说”的独特价值。传统的现代科幻小说多以感官刺激为目的,在天马行空中往往缺少对我们人类自身的观照和反思。而星新一一改现代科幻之恶疾,在小说中寄寓了真正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当下反思,于是,《喂——出来》就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张力——它成为了寓言,也成为了预言。
  《喂——出来》的张力还在于,在小说中,我们除了感受作家在沉痛无奈地叙述故事之外,我们在文中几乎找不到突围困境的出路。
  星新一是冷静且理性的。我们似乎看到他一边写作一边在沉思:人类的欲望带来了欲望的满足,而满足的结果,是毁灭。星新一的绝望在于:谁能阻挡人类对自己欲望的满足?他没有开出药方但是指出了病因。
  我们必须回视小说的开头:
  “一场台风过后,晴空万里。在离城市不远的近郊,有一个村庄遭到了台风的破坏。不过,损失还不太严重,仅仅是村外山脚下那座小小的庙被台风连根卷跑了,并没有伤什么人。”
  星新一的这个开头轻描淡写但又是意味深长的。这其中有三个关键短语值得重视:一是“台风”,二是“村庄”,三是“小庙”。不管星新一是有意还是无意,它们都必然引发我们的思考:
  台风——悲剧降临前的上天的预示。这是繁华背后厄运即将降临的警铃。但可惜我们可能只会为了“并没有伤人”而沾沾自喜,而对于上天的悲情预告熟视无睹。
  村庄——灾难并不首先降临在城市。这似乎暴露了星新一的不忍心。在内心深处他也渴望给城市一道更坚固的屏障吧。而在现代社会,村庄在以更快的速度变为城市。当我们已经不再拥有村庄这个屏障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办?村人的愚昧如果还可以原谅,那么,在城市也同样愚昧的阴影下,人类的悲剧是不是会更加深沉?
  小庙——这最耐人寻味。为什么被台风吹走的不是其他,而偏偏是“庙”呢?
  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萧萧》的“前言”中说:我只建造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
  “庙”是什么?庙是走投无路的人类寄放真善美,保存良知道义与传统信仰的地方。小说中多次“不厌其烦”地叙写“庙”的“年代久远”、“连根卷走”以及村人对重新建“庙”的坚持,这是不是象征着“洞”的出现乃是因为“传统和信仰”的丢失,以此来表达对现代化社会深层次问题的隐忧呢?而村人们后来对于“寺庙”和“广场”的要求,是不是更象征了现代人心灵选择的矛盾:是要信仰,还是要现实利益?现代人两样都想要,可它们却往往尖锐对立不可调和。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现代人便陷入了更深刻的绝望之中。
  谁能阻挡人类对自己欲望的满足?故事里的人不能。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呢?故事中的“洞”也许不大可能出现,但是人心的漏洞、社会的漏洞又有谁能填得上呢?
  其实,在故事中,绝望的星新一还是隐约为我们透露了一点儿亮光。
  “胆小怕事的老年人颤颤巍巍地摆着双手,想要劝阻年轻人别这么干。“这千万不能扔下去啊,说不定会受到什么可怕的惩罚的。”
  虽然老年人全然不能阻止年轻人“抢先一步把石头扔进了洞里”,但是,谁能说这苍老的声音中没有代表着一种呐喊和坚持:那是人类对外在世界的还没有完全泯灭的敬畏啊。那声音虽然微弱,但是毕竟还有声音啊!
  最让我感觉希望犹存的是星新一犀利的笔触虽然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各种人群,但是,却居然没有写到一个孩子。这是遗漏还是作者的故意:只要孩子们还童真犹存,那么,我们就还有希望。
  我宁愿这样认为。
  

 

 

特级教师王君《喂——出来》课堂教学实录
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
  【教学说明】
  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它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小说警示世人,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这样的诠释当然无错。但是如果我们止步于环保主题,文本丰富的资源就可能浪费了。《喂——出来》作为星新一的经典名作,集中体现着星新一一贯的风格——情节曲折,叙述冷静,主题多元,余音袅袅,引人深思。深入研究文本,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充满了对我们人类自身的观照和反思,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突围。师生共同努力,一起拔开文本的迷雾,真正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实现对文本的合理的创新的阐释。
  这是我上这堂课的出发点。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利用上,我也全力创新。
  追求深度教学,教师更要善“导”:要善创“导”之情景,要丰富“导”之方法,要灵活“导”之技巧。只有导得自然、及时、灵动、深入、无痕,才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品质在阅读中得到提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尽量用丰富多彩的富有语文味儿的手段铺路搭桥,带领学生在富有创意而又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我考考大家,你怎么读这个题目啊?
  (生踊跃起来读,有的读得声音太小,有的读得速度太快)
  师:这个女孩儿,你读得很有意思。你觉得你的处理和前边的同学相比谁更好?
  生:我觉得我读得好。我的声音响亮,我还读出了拖音。
  师:你为什么觉得应该这样处理呢?你能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书上是这样说的“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一声”。首先,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叫声,而且是“使劲地大叫”,可是刚才的同学读得像个老人。(众笑)
  师:你为什么会读出拖声呢?
  生:有一个破折号啊,说明这个“喂”字延续时间很长的。
  师:你太棒了!读书非常仔细,还能独立地咬文嚼字。来,同学们,像这个同学分析的一样来读好这个标题。
  (生反复朗读“喂——出来”。)
  师:大家再想想,年轻人最初喊“喂——出来”的时候,他可能希望洞子里什么东西出来啊?
  生:一只狐狸。(众笑)
  师:有道理。课文中前面谈到了有人怀疑这是狐狸洞。
  生:我想他希望有金银财宝出来。(众笑)
  生:我认为他希望有很多神仙出来。(众笑)
  ……
  师:同学们真聪明。呆会儿我们研讨文本的时候啊,也一定要善于咬文嚼字,善于联想想像。《喂——出来》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什么东西展开?
  生:洞
  (投影展示一个巨大的“洞”字)
  师:关于洞,有很多词语,和观察有关的。请说说。
  (生自由说。略)
  【师展示投影】
  洞察洞见洞悉洞晓洞达
  洞若观火洞烛其奸
  师:大声地读这些词语,记下来。
  (生读,记录)
  师:这些词语启示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怎么观察事物呢?
  生:观察事物要有深度。
  生:读书要仔细,要敏锐。
  生:要从多角度去观察。
  生:要有独特的思想。
  (师展示投影,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星新一把微型小说的题材拓宽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擅长于科幻小说。他的小说有的驰骋于幻想中的未来世界,有的酷似童话和寓言,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以推理和悬念引人入胜,有的赋予妖精鬼怪以人情灵性等等。
  星新一的微型小说往往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别开生面,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师: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喂——出来》中的这个“洞”去洞察人生。现在请你根据投影上的提示,用精炼的话概括地复述课文。
  (投影展示)
  洞现——探洞——填洞——洞变
  (生复述“洞现——探洞——填洞”,老师简单点评点拨。略)
  师:这是一个神奇的洞,请看啊,下面是“填洞公司”打的广告——
  (投影展示)
  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
  据学者们估计,其深度至少有五千米!
  这是容纳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等危险物品的最好场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师组织指导学生用各种生动的朗读方法来为这个洞“吆喝”,特别是要读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八个字,学生读得兴致盎然。)
  师:这还是一个“品德高尚”“公德无量”的洞,请看——
  【师投影展示】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看上去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
  (师指导朗读,特别是读好最后一句以体会洞的“功勋”。学生很有兴趣)
  师(沉痛地):但是,“洞变”还是发生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到完。
  (生读。“铆”读错了,老师纠正,板书注音字型并组织齐读该词)
  师:年轻人的声音出来了,小石头出来了,接着,还会有些什么东西出来呢?我们生存的世界会接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当时洞变时候的录音,联系课文,发挥想像,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放一分钟音频——地震、狂风、暴雨、闪电齐作……)
  生:我看到山崩地裂,天空变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垃圾从这个漏洞中倾泻而出,整个世界黑沉沉的一片。
  生:我看到闪电撕裂了世界,倾泻而下的各种垃圾顿时就把世界掩埋了。
  生:装着原子能反应堆的大箱子也爆炸了,无数的婴儿变成了畸形,许多城市马上被毁灭了。
  生:我听到了人们到处躲避的哀嚎,哭声震天。
  师:告诉我孩子,此刻你在哪里?
  生:我也被垃圾掩埋了,我在痛苦地挣扎着和家人生离死别。
  生:人们的秘密都曝光了,幸存的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尴尬。
  生:黑云压城城欲摧,世界末日到来了!
  (老师的点评略)
  ……
  师:报应来了,世界末日来了,人类的悲剧降临了。我们不禁要问:谁之罪?
  【投影展示】
  谁之罪?
  师:同学们,此刻,与洞有关的各色人物都被推上了审判台。现在,孩子们,你们就是律师,你们就是法官,请重新钻研文本,有理有据地讨论这个问题:谁应该成为被告?
  【投影展示】
  村里人(年轻人、老年人、村长、村民们……)、
  看热闹的人
  新闻记者
  学者
  投机商人
  ZF官员
  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
  城市里的居民们
  小姑娘
  有的人
  警察
  罪犯
  一位工人
  (生自由阅读讨论)
  生:我认为投机商人应该成为被告,因为填洞公司就是他成立的。
  生:我觉得村人们也有罪,就是他们同意把洞卖给商人的。他们为了一点点私利把洞出卖了。
  生:那村长也有罪,他开始不想卖,但最终没有能够坚持原则,他动摇了。他立场不坚定。
  生:我认为那些新闻记者也有罪,他们没有能够及时向大家传播正确的信息,他们根本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有一个记者看到这个洞深不可测,就“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间的那根结实的绳子”。他被吓住了。
  生:我认为学者有罪,他没有搞清楚这个洞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说要赶快把它填掉,他要不下这个定论,商人也不敢来买。
  生:我觉得ZF也有罪,因为是有关ZF部门给商人发了营业许可证,填洞公司才敢营业的。
  生:对,还有那些ZF的外交部、国防部的官员们,他们都轻松地往这个洞里扔东西。他们当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师:你会写“罪魁祸首”这个词吗?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写,但是写错了“罪”和“首”)
  生:那城市里边的居民们也一个跑不了,他们都往这个洞里丢东西,他们都有罪。
  ……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严格,都是铁面包公铁血法官。既然大部分人都罪责难免。那么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一个问题“谁是罪魁祸首”。“罪魁祸首”这个词语容易错,大家看黑板,看看刚才的同学写对了没有。
  (师组织修改朗读。强调:“罪”容易写成“最”,“首”容易写成“手”,“祸”的偏旁容易写错)
  【投影展示】
  谁是罪魁祸首?
  生:我认为商人是罪魁祸首,他们要不是利欲熏心,他们要是稍微有点儿良知,也不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
  师:嗯。我们把这个商人特别揪出来。请找出成立填洞公司前后这个商人的想法的句子。
  (生找)
  【投影展示商人言行的句子】
  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指导学生个人和集体表情朗读,通过朗读去感受商人急切牟取利益的心理)
  师: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商人吗?从哪些词语你可以看出来?
  生:从“反反复复”地“打量”、“贪婪”、“盘算”中我感受到这个商人很精明,也很奸,是个奸商。
  师:可不可以把“盘算”换为“计算”?
  生:不可以。“盘算”是个贬义词,显得商人心中有鬼。
  师:可不可以把“牟取”换为“赚取”。
  生:不可以。“牟取”也是个贬义词,有以不正当的手段赚钱的意思。
  师:商人只以经济利益为最高追求目标,这叫做“利——”
  生:利欲熏心!
  (师板书提醒学生积累这个词语)
  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赚取利润本没有错,但是,如果昧着良心赚取利润,那就是社会的罪人了。
  生:我认为学者是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他说必须要把洞填掉,商人也不敢来买。
  【投影展示学者表现的句子】
  学者心里不禁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埋掉!”
  虽说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但还是赶快处理掉为妙,免得堂堂学者当众出丑。
  (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表情朗读,力争读出学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不容置疑”的形象)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者啊?请你来点评一下。
  生:虚伪的学者!
  生:狡猾的学者!
  生:没有真本事的学者!
  生:是个小人!
  生:虚荣的学者!
  生:死要面子,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老百姓的性命还重!
  师:对,这是一个让我们鄙视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的轻率结论让他成为了社会的罪人。
  生(激动):我觉得罪魁祸首是ZF!他们批准了填洞公司的成立。他们在整个事件中完全无所作为而且是瞎作为!这个ZF没有洞察力,也没有领导力。是他们一手制造了人民的灾难。
  师:是的!ZF是民众仰望的中心,应该成为民众的庇护神。老百姓的愚昧有时候是可以原谅的,ZF的愚昧却不可以原谅。
  ……
  师:同学们都很尖锐。但是,如果你是他们的律师,你必须要为他们辩护的话,你又是否有话可说呢?
  生:这些人都有罪,但是也有情有可原之处。那个洞实在是太神秘了,学者还没有能力去探究它的奥秘。
  师: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的智慧很有限。所以,我觉得小说中的人其实都很无辜。
  生:商人确实是酿造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如果没有学者的必须填洞的定论,没有ZF发的营业许可证,他的想法就不可能实现。
  师:是的,在一个社会中,各行各业都是互相牵制影响的。如果这影响是良性的健康的,我们的社会就是健康的。如果相反,我的社会必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生:其实我觉得故事中的大部分人既是刽子手也是受害者。因为从始至终,大家都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他们并不想害别人,更不想害自己。学者顾全面子,商人谋求利润,普通人想要一份轻松一些的生活,这固然不高尚,但是也还可以理解。我觉得悲剧更在于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
  师:在某一个层面上,人类是愚昧的。虽然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但是我们还是不可救药地发现,我们经常处于蒙昧状态,是吧?说到这里,那准许王老师问一个涉及到隐私的问题。请您说实话——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你会往这个洞子里投东西吗?
  【投影展示】
  你?
  生:我会。我会把考差的卷子丢进去。(众笑)
  生:我也会。我会把垃圾丢进去。
  生:我不会。我会坚守道义坚决不做昧良心的事。(众鼓掌)
  生:我也会。我会把我讨厌的课本扔进去。(众笑)
  ……
  师:是啊,同学们,当我们把自己也放在这个故事中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加深入地思考,仅仅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团体是这个灾难的罪魁祸首吗?来,让我们看两段很著名的文字。
  【投影展示】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萧萧》的“前言”中说:我只建造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
  鲁迅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指导学生朗读)
  师:读了这两段话,我们再来审视《喂——出来》。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我们人性的阴暗!
  师:说得深刻,请同学们说明确一些,人性的阴暗,乃是我们人性中的哪些东西?
  生:自私!
  生:虚伪!
  生:浅薄!
  生:愚蠢!
  生:急功近利!
  生:追名逐利!
  生:利欲熏心!
  生:目光短浅!
  生:贪婪!
  生:自以为是!
  ……
  师:还有刚才讨论到的非常非常重要的“蒙昧”!同学们,星新一大喊一声“喂——出来”,出来的不仅仅是人类抛进这个洞中的各种脏东西,出来的更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各种缺陷啊!正是这人性的愚昧和阴暗使我们变得愚蠢,使ZF变得愚蠢,酿造悲剧的刽子手就是我们自己啊!鲁迅先生说“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说得多好啊!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都必然会有这样的追求。星新一是日本小说家,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读到的哪里仅仅只是关于环保问题的思考,我们更读出了他对日本国民性的思考以及他对整个人类的人性及命运的思考啊!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更深一层地挖掘文本。故事中,洞的产生是因为什么?
  生:台风吹走了一座庙。
  师:同学们也去过庙吧?一般人们去庙里干什么?
  生:祁福,希望菩萨保佑。
  师:是,不管是外国的庙还是中国的庙,它们都是什么的象征?
  生:真善美的象征,安宁幸福的象征。
  师:是啊,同学们,庙被台风吹走了,真善美被台风刮走了,于是,洞出现了。这个洞,哪里是自然的洞,那分明是人性的漏洞,是社会的漏洞啊!在故事中,受到污染的岂只是环境,更是我们人类的心啊!
  【投影展示】
  庙被吹走了:现代社会人性的丢失,文化的丢失,人们精神家园的贫瘠,内心的“漏洞”的产生……
  师:很沉痛,是不是同学们,在一个洞面前,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卑微、渺小、阴暗、蒙昧以及软弱无力。可是,是不是人类永远就只能这样呢?2008512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在这个阴霾的时刻里,地球的一角真的突然就裂开了,大地变为了一个洞。汶川陷进去了,青川陷进去了,北川陷进去了,都江郾陷进去了,四川陷进去了,中国也陷进去了……但是,在这个让我们家园沦丧,让数十万人失去生命的黑洞面前,我们的人性又有如何的表现呢?请同学们看一个片子。
  【播发汶川地震及救灾影片,五分钟,配乐为成龙的《生死不离》,看完后沉默五秒钟】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生:我看到了一群热爱生命的人,他们顽强地和地震抗争,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放弃。
  生:人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是那么的脆弱,但是,人的精神永远不会倒下。
  生:向竭尽全力忘我地抢救灾民的人们致敬。
  生:没有腿的残疾人和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也在为灾民捐款,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生:外国朋友们也在献血,灾难面前,世界各国的人民都成为了朋友。
  师:是的,各行各业的人们,商贾巨富、演员明星、黎民百姓都竭尽全力团结起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我看到了我们敬爱的总书记和总理,他们站在灾区第一线。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我们的ZF是一个什么样的ZF呢?
  生:我看到了这个ZF把老百姓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四川伤,国之殇,ZF以国家名义降半旗为地震死难者致哀。
  生:我看到我们的ZF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我们的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生:我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勇敢、坚韧,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
  师:同学们,512日,人性之光在废墟上闪烁,穿越灾难的夜空,有多少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一场令人痛绝的灾难,无意间让人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和诠释。天灾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抹平了群体的差距,消弭了不同价值观的歧义。猝然一场灾难,让一个争议了数千年的哲学命题有了一个当代性的结论:人之初,性本善!
  同样是一个洞,但是,我们从中窥见的,乃是人性的光华和人类的希望。
  同学们,让我们最后深情地呼唤“喂——出来”,让善良出来,让智慧出来,让坚韧出来,让仁慈出来,让幸福出来……
  (和学生一起一遍遍地深情朗读“喂——出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38

Trending Articles